《科创板日报》生物+芯片如何共融?“复创芯”首场沙龙谈了这些问题

时间:2022年09月27日访问次数:4

《科创板日报》9月25日讯(记者 章银海 田箫) 9月24日,复旦科技园集成电路融创中心“复创芯”,召开成立以来首场 IC-BIO学术沙龙活动。沙龙汇聚了20余位科研人员、企业家及政府领导,对集成电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创新,进行了精彩的头脑风暴。

据悉,“复创芯”是由复旦科技园、《科创板日报》和中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联盟等单位联合发起设立,立足复旦创新资源,搭建以集成电路人才为核心的泛半导体资源融合的共创平台,促进产学研政金的交流和合作,此前刚刚于9月17日在上海成立。

生物+芯片,未来如何融合?

现场沙龙上,多名参会人员均提及生物+芯片产业在技术上的复杂性。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主任刘岐说,生物芯片可以有两种理解:广义的生物芯片指所有可以检测生物信号的芯片,如血氧、血压、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号或生物特征的检测芯片;狭义的生物芯片指直接参与生物化学信号提取的芯片。

刘岐认为,如果按狭义理解,生物芯片的核心是生物传感器,该元件需要将生物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将电信号通过传统的芯片进行处理。生物传感器研发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硅加工、微电子领域,也会涉及生物医学、材料化学等领域,技术实现难度比较高。

在实现生物与电子融合这一目标上,金年会娱乐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药学院杨弋教授提出了可以使用光的传感来实现电脑和细胞的融合,这种融合具有远程性,拥有非常高的精度,也因为没有任何接触,干扰很小,对生物体的扰动可以实现最小。

杨弋表示,“以前大家想象中的生化人可能是都是电子机械,今后的生化人可能是光人。”因此,他呼吁,希望产业中能有相对应的芯片能够支持其实现目标。

“复创芯”发起人代表、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卢红亮则表示,生物医药领域很多技术难点,和芯片制造行业非常类似。

“连接”芯片、生物两个领域

同时,针对基于光遗传学的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基于拉曼光谱的快速 PCR 技术、AI-显微镜、质谱技术、可穿戴生物芯片、可重构芯片、单细胞打印技术、合成生物学等,与会人员做出了热烈讨论。

卢红亮表示,生物芯片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很多芯片从业人员多专攻与工业器件、传感器制造,生物领域的研究。

卢红亮提到,当前,智能设备、智能化产业中,除芯片外,传感器也至关重要,生物学是其中一个应用。

他希望能够通过“复创芯“平台,将集成电路行业与生物医药行业的专家资源汇聚于一起,从行业或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产学研结合,尽快实现技术上的核心创新,借以推动整个产业的自主化和国产化。

原文来源: 科创板日报  |  发表时间:2022-09-26  | 作者:章银海 田箫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7日